匹克球球場標準尺寸為6.10米(20英尺)寬、13.41米(44英尺)長,整體呈長方形布局。比賽區域被一條0.86米(34英寸)高的球網均分為兩個對稱半場。網柱固定高度為0.91米(36英寸),確保球網中央下垂后仍保持標準高度。底線后方延伸2.13米(7英尺)為發球區,其寬度與球場一致。邊線采用5厘米寬醒目色帶標記,與底線共同構成比賽邊界。
球場橫向中線將每個半場劃分為左右發球區,各占3.05米寬度。非截擊區(廚房區)是距球網2.13米內的帶狀區域,該區域地面通常以不同顏色明確標出。單打比賽使用完整場地寬度,雙打比賽未額外拓寬,但選手需調整站位策略。匹克球球網采用高強度聚乙烯編織,中央下垂幅度不得超過2.5厘米。
比賽場地需配置6.1米×13.41米的平整硬質地面,丙烯酸涂層是最常見的選擇,其摩擦系數需維持在0.7-0.9之間。人工草皮場地要求草絲高度不超過1.2厘米,填充石英砂與橡膠顆粒比例為7:3。夜間比賽場地照度標準為500-750勒克斯,燈桿高度不低于8米且避開球員視線。圍擋網高度建議4米,網眼尺寸不超過5厘米×5厘米。
發球必須以低手拋球方式擊出,飛行軌跡最高點不得超過1.83米(6英尺)。有效發球落點需在對角線方向3.05米×4.57米的矩形發球區內。雙打比賽時,邊線外延0.91米(3英尺)為選手替換區。裁判椅安裝位置距邊線1.5米,高度2.2米,確保全場無觀察死角。記分牌最小尺寸為1米×1.5米,字符高度不低于30厘米。
非比賽用訓練場地可縮減至5米×12米,但需保持網高與非截擊區原比例。青少年訓練場建議按標準尺寸85%等比例縮小。墻面練習區最小進深6米,墻面需做吸音處理并涂裝反彈標記線。移動式球場采用模塊化設計,接縫處高低差嚴格控制在3毫米以內。
場地周邊需保留1.5米安全緩沖區,地面防滑等級R10級以上。殘疾人專用通道寬度不小于1.8米,坡度不超過1:12。急救設備存放點距場地邊緣不超過15米,配備AED除顫器的場地需在顯著位置設置標識。排水系統應保證每小時50毫米降雨量不積水,溝蓋板孔隙不大于1厘米。
匹克球場地尺寸規范直接影響技戰術發揮。精確的6.10米×13.41米框架確保發球深度與角度計算的一致性。2.13米非截擊區的設置有效平衡攻守轉換節奏。標準網高0.86米制約了扣殺球的有效攻擊范圍。場地材質選擇需同時考慮球速控制與運動員關節保護需求。照明系統的眩光控制指標UGR值必須低于19。這些參數共同構成了匹克球運動的競技基礎。